查看原文
其他

张祖庆:拜托!这种难出天际的题目,别再考学生了!

张祖庆 祖庆说 2024-01-09


祖庆说1168篇原创你走过2032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一 

 
前几天,一位朋友发给我一道这样的缩句考题——
 

(点击看大图)

 
瞬间石化!
 
这哪是小学生做得出的题目?!说实话,这题,我也没有把握。
 
我把这道题目发给我敬重的恩师——教高中语文多年的陈老师。
 
陈老师专门打了个电话给我。

他说,这是一道高中考题可能会出现的题目。主语是“有人”,谓语是“问”,“他”“是否还想再去走那个山洞一趟”,是双宾语。陈老师告诉我,这道题,他也没把握,只能给我一个参考答案——
 
有人  问 他是否还想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

主语 谓语  双宾语
 
我的妈呀!难出天际!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二
 
这两天,“作文聊天吧”微信群里,大家就五年级诗歌单元艾青的《绿》这首诗的一个句子,到底是拟人还是比喻,争论不休。


 

以上是对话实录。

说实话,我对自己的答案,也没有把握。所以,一再强调,“联想”不是修辞手法,仅供参考。


至于,这句话究竟是拟人,还是比喻,我认为并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老师都争论不休似是而非的题目,有必要让学生考吗?
 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三
 
2011版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》关于评价部分,明文指出:“关于阅读的评价,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、体验和理解,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、阅读方法与习惯,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,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。重视对学生多角度、有创意阅读的评价。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,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。”
 
这段话中,我没有找到相关“缩句”的要求。这段话,也明确指出“语文知识学习重在运用,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。”
 
显然,上述的两例,明显违背课标的评价要求,属于“超标”考查。
 
也许有命题者认为:让学生缩句,是为了培养其概括能力,连一句话都不能概括,还指望学生概括整篇文章吗?
 
也许有命题者会说:区分拟人、比喻等修辞手法,是为了让学生“学习语言文字运用”。
 
这样说,逻辑上,貌似没有问题。但深究起来,就值得推敲了。

 
先来说说“缩句”。

“缩句”确实能抓住一句话的要点。但用“缩句”的方法,培养概括能力,是否必经之路?

就我这么多年来(小学到现在)阅读经验来说,读完一篇文章,大抵会通过划关键句或“尝试回忆”,思考这篇文章先后写了什么,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。但我从来不会把某一句话拿出来缩句,把握这句话的主要内容。
 
语言学习,很多时候是靠整体输入——或通过直觉思维,或寻找关键句,建构语段、语篇整体意义的,而不是靠“主语”“谓语”“宾语”的划分,抓住一句话的意思,进而把握一段话的意义的。
 
国际阅读素养发展研究(“简称PIRLS”)认为,小学生阅读能力,由四个层级组成:(1)获取信息;(2)直接推论;(3)诠释并整合观点;(4)评价文章表达内容和形式。每一个层级,都有相应的题型描述,我没有找到“缩句”的要求。我也研究过多份PIRLS试题,均没有找到“缩句”的题型。
 
而且,本文所举的缩句题目,不是一般的难——而是难出天际——可以称得上“变态”。用这种“变态”的题目考查学生,只能把师生搞得云里雾里,让师生对语文产生厌恶之情。
 
再来说说“修辞”手法。

试卷中,让学生“判断用了哪种修辞,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”的题型,极为常见。据说,有老师专门总结各类修辞手法“答题公式”,按照公式作答,八九不离十。
 
我真不知道让学生辨析修辞有何价值和意义?!

从阅读能力来说,这属于学生语文能力第四个层级“评价文章表达内容和形式”,这可是最高级的语文能力。这项能力,一般来说,初中生才要求
 
很多时候,语言学习,靠的是“默会”。“默会”的东西,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。而现在,非要让学生把“意会”的东西“言传”出来,这就难为学生了。
 
“修辞”属于表达,当然可以考。怎么考?个人以为,不要考知识,而是考运用。学生能够模仿文章表达方式,写几句类似的话,即可。大可不必拿老师自己也一头雾水的修辞手法赏析来刁难学生。
 
我不知道“拟人”“比喻”“排比”“夸张”等修辞手法,是从什么朝代被提出来的;我也不知道李白在写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似银河落九天”“危楼高百尺,手可摘星辰”“相看两不厌,唯有敬亭山”时,有无意识到自己在运用夸张、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。
 
语文素养,真的不是分析出来的,而是在大量阅读中积累言语经验,并在言语实践中主动运用,逐渐形成言语心智模式的。
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四
 
命题具有导向功能,上头考什么,教师就教什么。如果试卷中经常出现怪题、偏题、变态题,一定会逼着老师模仿着出类似的题目折腾学生!

我们不能不怪一线教师的功利。畸形的评价机制,逼着教师如此做。
 
因此,掌握命题权的教研员或其他命题者,您的一张卷子,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类似的“变态缩句”“修辞手法辨析”一类题目,真的可以从你们的卷子中消失了。
 
如果,你真的觉得类似的训练很有必要,且非要用这些题型考学生不可,那么,我替千万底层学生和老师向你们求情:试卷中请不要再出类似难出天际的“缩句”和老师都做不出来的“修辞辨析题”了。

给你们磕头了!



—END—
来源 |   祖庆说原创 | 书生
主编 | 卓雅  终审 | 种豆南山
推广合作 | 木子(微信)lixin13551044584
常年法律顾问 | 浙江铭广律师事务所 王婷 小学生期末考作文题竟然是公务员考题!命题者,请高抬贵手! 干货来了!期末复习中最容易掉的“坑”和最有效的复习方法,文中全有! 李欣:《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与测评》阅读感受
步骤   成为谷里推广员请扫描二维码—进入谷里书生中心推广商品—生成专属海报—长按保存后推广邀请好友(下级推广员)—长按保存发出邀请自动结算,推广无忧
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,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——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——点击“设为星标”(或在右下点个“赞”“在看”)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